外交学院武波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

发布者:梁瑞清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3

20241115日下午,外交学院武波教授应学院邀请,为我院师生举行了一场题为“翻译中国——内容、原则及方法”的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于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助力提升其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讲座由我院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李春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武波教授引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经典名句,阐释了“文化” 一词的深厚历史渊源,吸引了在场所有师生的注意力。随后,武教授详细阐释自己归纳的中国文化史两条主线与三纲六目九宫格,并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翻译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比”字内涵。他指出,古文中“比” 为五户之单位,故将此句译为close friends in distance are just like the intimate neighbor更贴合原意,让同学们真切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精妙所在。

在深入探讨翻译中国文化的议题时,武教授强调,需先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质——道统、和合、礼教。道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合反映中国人的方法论,礼教则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根基所在。武教授鼓励同学们将这些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生活,践行尊师敬长、温和谦逊等传统美德。

在翻译原则方面,武教授提出“内外有别”的重要理念,指出“实话”乃是中庸之言,需依据对象、时间与语境灵活调整。他进一步区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道”“法”“术” 三个层面,强调无为有时恰是有为,提醒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与智慧。

武教授继而提出“译随境变”的原则,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时效性”的指示精神,深刻阐明翻译中国文化需兼具亲和力与时效性,以适应当今多元文化传播的需求。最后,武教授特别提到,在哲学类高端汉译英领域,“等值翻译 / 等效翻译”实际上难以实现,为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提供了指导思路。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刻,案例详实生动,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化核心要义,更深入阐释了翻译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效帮助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精准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听众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使他们对新时代译者“翻译中国”的使命与任务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极大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专业信心。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翻译知识系列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坚定专业信心,不断提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讲座现场

 

 

 

 

文字:陈宝茹

图片:欧阳垚

初审:欧阳垚

复审:陈毅平、田娟

终审:梁瑞清、邓永忠